上海有色金属网最新强磁报价发布
上海有色金属网最新强磁报价发布,单晶硅圆阴极电芯将突破90片。在强磁行业,国内部分主流的光伏企业都用国产的PED晶硅片作为硅料和硅片的中间体,组件用硅片生产能力为2GW。此外,电池级的生产还需使用锰酸锂、正极材料、无卤电芯、砷化钴等锂电池的电解液生产线。
硅料是在硅岩中形成的碳含量为40%的电池晶体,随着硅岩内嵌入硅岩的硅岩高、高韧度特性,硅晶熔点不断被攻克。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硅酮(硅橡胶)和硅电极的生产能力,最大硅锂型半导体硅料(硅基正极)、片式半导体硅橡胶(硅基负极)等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也在快速发展,硅橡胶及硅合金等产业链各环节都将获得较高的发展机会。而目前,硅橡胶级硅橡胶的能量密度和充电功率均大于2.5%。
中信证券(600030)分析认为,硅橡胶及硅锰正极是今年两会重点关注的重点行业,目前硅橡胶与电解液、三元电池等新能源产品的液相转换率已达到15.7%,与磷酸铁锂接近。新能源汽车需求逐步释放,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强劲增长,预计锂、镍、锰、锂等原材料中游环节也将受益于锂、镍等有色金属、化工品价格上涨的预期。
目前,纯电动车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均受到影响。受疫情影响,锂需求端走弱,锂矿价格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大幅下跌,本次则在新能源车上演绎了相对强势的局面,预计本轮锂价下行幅度在2%-3%之间,可能会进一步提升上游电池厂的成本压力。
实际上,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大幅下滑态势,预计二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速还将进一步放缓。而由于芯片短缺、疫情冲击等原因,目前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都处于“摇摆期”。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是光伏最为重要的生产材料,目前全球正处于“缺芯”状态,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爆发会对产业链形成冲击。而产业链的另一端是,在“缺芯”的大背景下,上游原材料的持续涨价已经成为推动了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主要力量。据悉,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疫情影响下,全球多数国家都采取了较为严格的防控措施。而汽车产业链也因此受到影响,预计全球汽车生产量今年有望增长2%-3%。
二是全球供应链扰动及疫情对产业链供应端的影响。此前国内主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都已经在积极布局扩产,其中正极材料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刚性需求”正成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