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贬值推动大宗商品价格飙升
人民币贬值推动大宗商品价格飙升,长期来看,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攀升,通胀压力也可能导致CPI继续回落。上一轮CPI飙升周期,大宗商品作为通胀的中坚力量和风险偏好的体现,就像水管等基础性必需品,价格上涨将加剧美国消费者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恐慌。
通货膨胀对中国的影响
2018年10月美国CPI同比增长7.9%,比上年底(5.3%)高了1.9个百分点,达到8.5%的三年高位。但与此同时,由于通胀数据向好,消费者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敏感度提高。
一方面,尽管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非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但这两个国家去年的通胀水平相较于1990年水平仍然下降了一半。另一方面,美联储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已经在对能源价格进行干预之际,缓解了能源价格的上涨压力。
在美联储已经确定了2022年6月将开始加息后,本周油价上涨约15%。根据彭博调查的经济学家得出的预测中值,7月油价会比6月底上涨15%。如果有更高的预测,则比6月底上涨22%。
具体而言,美国8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涨幅为7.5%,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为1990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不过,对通胀最敏感的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涨幅较低,7月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2%。此外,汽油价格环比下降0.2%,但同比涨幅创下近10年来的最大。
尽管如此,美国消费者的支出仍然比一年前高出了7%。美国人在疫情期间获得的资金仍然很大。随着疫苗接种的推进,预计未来几个月燃油价格将会上涨,这也将推动通胀上升。美联储预计今年通胀率将超过4%。
而布伦特原油价格涨幅为11%,较6月的峰值回落了15%。不过,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强调,美联储的政策应该由经济持续扩张的复苏和美联储的充分就业和通胀预期指标决定。
市场仍在为着全球供应链的中断、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胀预期上升和通胀上升的预期做准备。一些央行官员预计,一旦经济复苏,美联储将保持温和的加息政策。这种观点被质疑在新冠疫情期间,石油、天然气和木材供应的中断已导致经济活动超过预期,并导致通胀上升。
尽管如此,消费者似乎依然倾向于只增加一次性购买,因为他们对经济将在明年晚些时候加速的乐观预期已经消退。
CPI将出现何种影响?
消费者会因为机票和服务价格上涨而受益。美联储早在今年4月份就曾下调了目标,因疫情爆发后,旅行和外出的限制限制增加了人们的购买力。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