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宗商品定价数据:趋势、影响因素及未来走向

分析大宗商品定价数据:趋势、影响因素及未来走向

分析大宗商品定价数据:趋势、影响因素及未来走向

当看到库存(尤其是库存)下降时,说明大宗商品需求强劲,这个时候大宗商品价格会上升;当看到大宗商品供给增加,价格就会下降,大宗商品供需不平衡的状况下,大宗商品价格也会上升。

供给增加:供给减少,必然会推动价格上升,2017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比如,在煤炭的供给侧改革政策实施前,这一变化体现了未来供给的减少。

影响因素分析:供给增加,必然会推动价格上涨,2017年,在2019年,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风口,煤炭价格持续上涨,推动了供给侧改革进程。

在供给侧改革的影响下,预计供给侧改革会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特别是,在供给侧改革的影响下,企业将会加大投入,同时供给侧改革进程也会导致供给侧改革进程放缓,这也会是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

影响因素分析: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大宗商品价格上升

也就是说,通胀压力是利好的,在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加息预期减弱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上升。

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会促进需求增加,2014年,商品供需不平衡造成的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但是,在2018年,大宗商品价格仍然会下跌。

影响因素分析:

(1)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有直接关系,那么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会推高国内物价,加息会推高国内物价。相反,物价上升,会抑制国内通胀的预期,因此为了避免通胀的上升,货币政策将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

(2)国内经济状况,对于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3)原材料的上涨对价格的压力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上涨。

(4)政治、经济政策,短期内不会推升大宗商品价格。

(1)在经济总量不足、市场供给侧改革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很难上升,因为国家需要适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鼓励生产。这一点和经济政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有关系的。

(2)全球滞胀的风险。

通货膨胀的增长是会增加一些商品供应,从而抑制生产商的涨价压力。但是,商品涨价是随着原材料的上涨而下降的。

(1)欧佩克成员国和俄罗斯的生产国竞争减产。

(2)美国的石油产量不断上升。

(3)国际市场动荡。

(4)利率上调会增加投资者的购买力,进而推高价格。

(5)全球贸易纷争有可能带来不确定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所以通胀预期的上调是不可逆的。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