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的铜价:未来趋势与投资机会揭秘!
三年后的铜价:未来趋势与投资机会揭秘!
国家的财政政策在过去几年也在推行,伴随着基建和房地产的需求上涨,世界各国的经济将得到明显提振。此外,由于世界经济复苏速度快于预期,对铜的需求也在加大,而这也助推了全球铜市的需求,毕竟目前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当下国际形势变化,通胀水平上升,企业盈利回暖,高油价继续支撑铜的需求。从投资来看,中国需求和铜的相关性较低,中国铜产量已经在下降,而供给方面却在逐步上升,这使得铜价格缺乏弹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和铜供应国,我国每年消耗铜50万吨,约占全球铜消费量的1%。在消费方面,中国的铜消费主要来自于铜的工业需求,而近几年铜的生产效率很低,大量的廉价的铜被替代也是这一趋势。中国正处于转型中,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全球,汽车工业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也是导致中国铜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未来三年中国铜消费的核心是房地产的持续增长,铜需求量超过全球供应量。这也就决定了铜的需求量将得到明显的提升。
通胀方面,随着油价的上涨,通胀水平持续抬升,加上国内货币政策的积极,以及财政政策的积极,使得国内通胀持续抬升,这使得铜价上涨的动力有所减弱。而根据最近有色金属的强势走势来看,一直在压制着大宗商品,特别是铜,我们认为在目前这个位置,这种“上蹿下跳”的走势是有底气的,尤其是在目前这个位置上,主要还是由于今年疫情的影响,由于市场普遍担心未来会造成铜的短缺,所以铜的供需格局并不支持其价格上涨。虽然3月份出现了暴涨,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在全球范围内,这种大规模的短缺短期之内不会影响价格上涨。
从全球各国的货币政策来看,也已经表明未来几年我国有望在上半年继续稳中缓慢的推进宽松,所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要特别关注通胀的发展,尤其是在油价比较低的情况下。
我国正面临着一个通货膨胀压力的问题,一般是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转向的时候。在这个压力的增加下,我们预计我们对铜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将会出现明显的下滑,尤其是铜的生产方面。在这样的环境下,虽然企业有一种现金可以支付日常生活开支的情况,但是会导致一些资源的价格上涨。所以我们认为虽然目前铜的需求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抑制,但是相对于目前铜矿的价格来说,会出现一个普遍的上涨。
那么到时候是不是应该买入的时候,在那个时候买入呢?我个人觉得可能性不大。三年后的铜价:未来趋势与投资机会揭秘!价值和前景把握着我们交易投资的第一步。未来,我们交易投资,最终取决于我们交易者如何把握市场时机,谋求更高的盈利目标。
如上图所示,它与投资收益对比,从2009年3月开始,经过2年时间的调整,开始出现价格一路下行,涨至2008年10月左右,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期间,铜价从2009年10月到2009年11月的最高点,下跌了85%左右,这一下跌了三分之二左右,跌幅几乎翻倍。
这样的对比说明了铜价格下跌的空间,有迹象表明,铜价下跌将带来一定的损失。
但是,看到价格下跌,我们要意识到:未来一定有机会。投资者可以嗅到经济在上升的时候,经济衰退已经到来,并且其消费非常低迷,处于缓慢下滑的状态。
投资者应该冷静下来分析市场,了解市场规律,理性看待投资机会,把握现有投资机会,不要试图找空,可以借助最长的时间维度去把握市场的投资机会,以避免失去很多机会。
铜期货走势分析:主要分析美豆
美国农业部上周四公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大豆在每年3月份和4月份的期末库存较低,预示着后期大豆的种植面积较高,同时美国大豆出口销售有所增长,带动美国大豆库存处于高位,令市场承压,美豆价格随之下滑。
目前美国农业部还公布的3月1日当季的美国大豆出口销售报告显示,美国3月大豆出口销售166万吨,创下历史新高,高于上年同期的253万吨,也高于上年同期的359万吨。如果按照当月的出口销售数据,美豆出口销售量将达到4265万吨,高于上年同期的4289万吨。不过,这是一次较大幅度的出口销售,只是表现得较弱,预计后期美豆出口销售将逐步走弱。
而需求方面,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月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量为65,824吨,去年同期为70,555吨,同比减少17.4%,这是自2010年1月以来,中国未能锻轧铜及铜材进口最多的月份,并且低于去年同期的67,000吨。而从国内市场来看,由于下游需求疲软,贸易商囤货意愿不强,国内部分企业因物流受限而降低开工率,导致国内部分铜杆企业开工率下降。企业整体库存处于高位,库存较高对价格产生较大压制,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现货市场。
近几个月以来,我国进口呈现逐月增长的态势,2017年1月进口达到10万吨,1月进口达到22万吨。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