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顿森林体系汇率制度:回顾历史、评估影响及未来展望
3、尽管当时布雷顿森林体系整体仍处于混乱状态,但当时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货币政策上的变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元,因此,美元在1971年至1973年期间也是一种贬值性货币。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1975年3月21日,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尽管该体系开始追溯到二战时期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但货币制度尚未正式正式确立。
从1979年起,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1971年1月1日,基辅改革决定废止布雷顿森林体系,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基本制度逐渐从过去单纯的央行地位转变为通过“银行兑换换美元”的新模式。
1980年8月20日,日本向美国提出用卢布购买黄金的要求,后因美国经济制裁取消,美元自1973年9月起开始连续19个月处于贬值通道,其贬值幅度远大于中国。由于各国对美国存在一定的需求,1971年12月19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逐步向美国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汇款,后美联储就侧重通过“M2”制度安排“M0”制度来收取外汇。但实际上,伴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限制外资参与,美元在1976年开始出现一种“流动性陷阱”,导致了美元快速贬值。
(下图为1971年以来美元兑换黄金的汇率变化情况)
美元从1973年以来开始贬值,1971年10月25日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基本制度确立,美元没有贬值基础。在美元贬值背景下,各国政府发行美元与黄金挂钩,形成了美元与黄金的互换交易机制,形成了外汇市场。
而这,与此前设定的基本制度不太吻合。从1974年起,以美元为标价货币开始出现了“美元荒”。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不得不考虑调整美元购买力,由此确定了美元的购买力。同样,当美元出现“换汇”时,为了抑制美国出现“换汇”,以增加美国吸引外资的手段,就会要求IMF增发货币。通过各国增发货币,也可以调节美元的供给,使国际资金流入美国,以达到增加美国国际储备的目的。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