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业务交流的未来路径
探索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业务交流的未来路径。
以下为全文:
首先,为更好地促进期货市场业务发展,将根据交易所和交易所有关部门做好两个交易所有关工作:
一是支持会员单位从事期货交易,开展期货结算业务;
二是持续支持期货交易,满足会员和投资者多样化需求,发挥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
三是支持会员单位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实现场内外协同,提高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一是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多元化的风险管理手段,加快推进期现融合发展;
二是继续发挥郑商所的优势,为期货行业服务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目前,交易所正积极打造“大宗商品+仓单服务商”、“产业基地”、“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和“中小微企业风险管理”四大合作区。此外,在2020年全国大商所创新开展“大商所企业风险管理计划”,充分发挥产业龙头企业优势,围绕相关领域打造高质量服务“大商所企业风险管理计划”,切实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不足、市场不稳定等痛点,为期货市场提供更加有力的风险管理工具。
在国内外市场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国已经上市了93个期货、期权品种,涵盖农产品、有色金属、钢铁、能源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2020年全市场商品期货、期权成交量占比分别达到44.5%、22.3%、25.2%、54.7%和48.8%。截至目前,我国商品期货、期权市场累计成交量占全市场的11%,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累计成交量占比分别为62.7%、34.3%和37.5%。
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高,已经具有了金融期货国际化的基础。但是,金融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仍然有限。金融期货市场中各类主体的金融服务机构仍处于深度和广度之间,在国际市场中难以起到大的作用。
在现有金融期货市场的基础上,在现有金融期货、期权品种中,作为主要的衍生品,期权、期货期权有很大的不同,在国内衍生品市场中,金融期货具有独特的性质,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对于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证监会在《关于支持期货市场发展的意见》中明确,2021年,期货交易所发展重点是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更好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的功能,进一步加强金融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建设。
在国际市场上,目前我国的期货市场基本处于机构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期货市场的机构化发展已经引起了众多的关注。探索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业务交流的未来路径
国内棉花交易市场业务交流可以为国内棉花交易者进行与国内棉花现货贸易的交流,不仅对国内棉花交易市场熟悉的程度高,对国内棉花贸易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目前中国棉花市场品种已经逐步丰富。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大型产业集团参与到国内棉花交易市场中,形成了覆盖金融机构、期货交易部、现货交易部、交易商、行业协会等在内的市场交流模式。随着服务质量的日益提高,合作机构、企业和从业人员也逐渐加入到了期货市场之中,为客户提供着个性化的交易产品与服务。随着市场的发展,期货市场的功能得到发挥,以及服务“三农”的功能也将日益增强,我国的棉花产业链的风险管理能力也将得到加强。未来,棉花交易市场业务交流的内容与前景,也将向金融机构、行业协会、金融市场部等各种部门及企业做出更为深入的探讨和全面的交流。
目前,国内棉花交易市场业务交流交流的前景有待进一步丰富。近期,随着国内棉花交易市场的发展,各交易所均加快推进数字化进程,棉花交易市场业务交流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上期所与郑商所都将以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为中心]
此前,郑商所和郑商所先后开展了研究论证、郑商所套期保值业务、免检仓单质押业务、棉花期货与期权上市并试点等活动,尤其是棉花期货相关品种的研发工作,对于改善棉花期货市场运行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据今年的情况,记者了解到,该负责人介绍了涉棉企业对于棉花期货市场运行情况和交割制度的了解情况,他表示,棉花期货上市后,郑商所将密切关注和指导涉棉企业参与期货交易,以提高棉花期货市场运行质量为目标,在市场运行中不断完善规则制度,提高棉花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相关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中粮祈健资本市场部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彭绍宗]周小勇告诉期货日报记者,郑商所对棉花期货市场运行质量的深入理解,为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发挥期货功能,既是大商所坚持期货市场功能作用的初衷,也是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又一重要抓手。
“新的一年,我们将从三方面加快推进棉花期货上市。”王胜在论坛上介绍说,首先是市场需求。当前,中国对于棉纺织企业的实际需求较为旺盛,由于我国庞大的纺织工业规模和纺织规模处于较高水平,而且棉纺织产业链条较为完备,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棉花期货发挥了市场功能。
另外,目前我国纺纱企业多数已经签订了2020年订单,预计一季度订单环比将明显增长。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