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上涨的经济学:市场供需驱动下的猪肉价格上涨现象解析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上的大周期。从大的周期波动来看,本轮猪周期进入下行阶段。下图显示了2001-2017年1-5月份的价格走势图,可以看到从1-4月份到6月份的价格下行幅度相对更大,达到2.5%,甚至更高。
1-4月份的价格:1-3月份猪价涨幅不及上半年,下滑幅度比较大,达到-21.5%,主要原因在于,猪肉价格上涨过快,导致养殖户的积极性不高,造成市场供应压力增加,大量出栏。同时,屠宰厂宰量增多,屠宰利润有所上升,屠宰厂和养殖场补库意愿提高。
从4月份开始,受供需矛盾的影响,猪价开始缓慢上升,截止7月8日,全国均价为13.43元/公斤,较5月25日的价格高点19.57元/公斤上涨4.65%。自5月开始,生猪价格出现快速上升,从最高13.85元/公斤上涨至目前最高22.08元/公斤,整体上涨幅度接近27.5%。
从养殖成本来看,2021年第一季度养猪利润最高时期在3月份达到14.88元/公斤,第二季度生猪养殖利润最高时期是2018年4月份,最近三个季度利润最高时期在19元/公斤,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1-3月份能繁母猪的存栏量持续恢复,目前已连续15个月增长,预计全年生猪产能将达到4564万头,同比增长超过45%。猪肉价格方面,2020年第一季度的猪肉价格环比上涨了4.8%,不过由于疫情,居民春节消费等节日期间的消费减少,对猪肉价格的支撑减弱。
从新牧网的数据显示,6月2日牧网的行情。从图中可以看出,最高能繁母猪存栏量已连续5个月增长,6月份增长速度加快,到目前为止累计增长了13.9%,有了一定的增长,为2月份的产量的增长打下了基础。
从农村农业部的数据来看,在截至4月1日的这段时间里,生猪平均价格已经达到25.67元/公斤,较年初的价格有了明显的增长,同比增长了44.7%,前些天已经达到了13.72元/公斤。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生猪价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平均价格出现了回落。
图1 2021-2022年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情况
在行业各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生猪养殖市场逐渐回到了供需平衡状态,猪价随之回归到了健康的水平,猪价也迎来了“开门红”。猪肉价格上涨的经济学:市场供需驱动下的猪肉价格上涨现象解析
一、供求关系:供需关系决定价格趋势。生猪是重要的养殖行业,是决定猪肉价格走势的重要经济商品。生猪生产规模和供给情况是影响生猪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根据我国畜牧业对于生猪生产的调节,出栏的数量决定了猪肉价格的涨跌趋势,我们的农产品供给量是有一个统计的,从猪周期的角度来看,如果生猪价格一下跌,养殖户的养猪利润会下降,那么养猪的补栏积极性会下降,那么从养生猪数量来看,如果生猪价格一上涨,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也会下降,那么从养生猪数量来看,生猪的供应也会减少,从养生猪数量来看,如果生猪价格一上涨,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也会下降,那么就会影响到养猪的积极性,从育肥猪的数量来看,目前的生猪价格回升是有利可图的,如果价格上涨,养殖的积极性就会增加,那么价格的回升就会带动到生产的积极性,从养猪数量来看,随着猪价回升,养殖的积极性会提高,那么生猪价格上涨就会带动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生猪价格就会逐步的上涨,由于生猪价格上涨是有趋势的,而且因为猪价也是有周期性的,所以在这个周期的拉锯过程中,养殖户会积极性比较高,不会出现被动的在高位追涨,自然就会使得生猪价格上涨。
受猪瘟的影响,我国猪肉消费量大幅度的下降,甚至有些地区猪肉消费都是比较落后,那么猪肉价格回升就会带动猪肉价格上涨,特别是近两天猪肉价格是连续上涨,那么猪肉的价格又会相应的回落,这个时候的生猪价格上涨就会带动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那么自然猪价也会有所回落,我们认为,生猪价格回落对于养猪户来说就不那么好了,毕竟疫情还是影响了养猪的积极性,而且在去年5月份以后,我国的生猪养殖规模将会持续增加,所以生猪价格回落对于养殖户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如果现在生猪价格上涨,那么养殖的积极性会提高,那么就会导致对于猪肉价格回落的时候,那么价格也会随之的回落。
随着非洲猪瘟的出现,非洲猪瘟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它导致了我国生猪存栏量的大幅度的下降,因为非洲猪瘟的病影响比较大,特别是生猪瘟疫情非常的严峻,所以,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所以,非洲猪瘟疫情的出现,也会对于我国的猪肉价格有所影响。
共有 0 条评论